北京语言大学&《小说月报》
2025-2026学年
第一学期通识课
“中国作家公开课”
重磅回归!


《中国作家公开课》旨在引导中外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使中外学生通过面对面聆听中国当代作家的专题演讲获得对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社会的认知和体悟,以文学透视社会,以研讨提升思考,促进中外学生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本课程由我校教师联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轮流讲授,从研究和创作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当代经典,关怀中国社会,提升人文修养。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作家讲座和专题研讨三个部分构成,涉及当代中国文学的不同类型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从作家的创作心得、业内专家的对话、国内外作家的交流互动中获得立体而鲜活的文学经验,以此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深化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思考。

吴然
简介
吴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军队院校任教十年,担任过多个军内外文化机构管理职务。曾出版过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长篇译著、文艺理论评论集多部,以及出品《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影视文学作品。
课程内容
题目:手机时代与小说创作
内容:从“手机时代”谈起,探讨小说面临的问题和对当代中国小说的展望。

程婧波
简介
程婧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花城》等。已出版《直到时间尽头》《倒悬的天空》等,主编《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等。曾数次获得中文科幻两大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
课程内容
题目:暗处的女儿——地中海和东亚的母女叙事
内容:本次讲座将从埃莱娜·费兰特的作品《暗处的女儿》出发,深入探讨地中海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母女叙事。程婧波将通过对中国、韩国及日本女性作家代表作品的比较分析,揭示不同文化语境中母女关系的复杂表达。讲座特别设置科幻视角环节,分享当代中国不同代际女性科幻作家如何通过未来叙事重构母女伦理关系。

马晓丽
简介
马晓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楚河汉界》、传记《王大珩》、纪实《阅读父亲》。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等。
课程内容
题目:小说的目光
内容:1、要有从生活细节中见微知著的敏锐目光;2、要有长时间凝视一样东西的专注目光;3、要有洞悉生活隐秘意义的深刻目光。

李皖
简介
李皖,安徽人,生于江苏徐州,现居武汉。职业报人,业余写作人。曾任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届评审团主席。著有《听者有心》《民谣流域》《我听到了幸福》《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多少次散场,忘记了忧伤——六十年三地歌》《四十年,一百块砖——内地唱片百佳》等。译著有《鲍勃?迪伦诗歌集》《爵士乐标准曲》(合译)等。《读书》《文汇报》辟有其“听者有心”“耳听八方”专栏。
课程内容
题目:当代音乐评论的难点与价值
内容:探讨音乐评论如何自证,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乐评家,当代音乐评论难点在哪儿、有何价值、可有收获等问题。

李琦
简介
李琦,哈尔滨人。从事写作四十余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黑龙江省文学院院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自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过诗集《守在你梦的边缘》《最初的天空》《李琦近作选》《山顶》、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云想衣裳》《白菊》《看雪花缓慢飘落》等著作。曾获东北文学奖、艾青诗歌奖、中国女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草堂诗歌大奖等一些文学奖项。有部分作品被译介为英、法、德、俄、波兰、韩等多种语言。
课程内容
题目:文学是一种感动
内容:结合自己多年阅读、写作、包括生活的经历,讲述文学、尤其是诗歌对心灵的慰藉。引用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讲述文学是怎样在平常的生活中,沟通人类心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指引、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

付秀莹
简介
付秀莹,中国作协《小说选刊》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有《陌上》《他乡》《野望》《爱情到处流传》《锦绣》《夜妆》《有时候岁月徒有虚名》《小阑干》等。《陌上》获施耐庵文学奖,入选《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收获》文学排行榜;《他乡》获十月文学奖,登中国小说排行榜,入选《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野望》登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文学评论长篇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度好书榜,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
课程内容
题目:文学、生活、时代
内容:分享个人创作经验,阐释文学如何描摹生活、如何表达时代,通过大量创作个案,讲述文学与时代生活的丰富复杂关系。

江波
简介
江波,科幻作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协理事,华语星云奖、银河奖获得者,代表作《银河之心》《宇宙尽头的书店》
课程内容
题目:寻找异世界——建立合理的科幻世界
内容:从《银河之心》的世界观说起,介绍经典的科幻世界观设定,论述如何构建合理的科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