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小说月报》
“中国作家公开课”
小说创作的实证精神
胡性能、周菲菲
6月6日,静待君来!

时间:北京时间6月6日14:00
线下地址:北京语言大学教二237
腾讯会议链接:338-5365-7944
主讲人

胡性能
简介
胡性能,一九六五年生,云南昭通人。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云南省作协驻会副主席。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云岭文化名家。著有中篇小说集《有人回故乡》《下野石手记》《生死课》,短篇小说集《孤证》。作品入选《收获》《扬子江评论》年度文学榜及《芙蓉》双年榜等。曾获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课程内容
题目:小说创作的实证精神
书籍推荐

《马陵道》胡性能著
《马陵道》是一部可以充分体现作家非同寻常的历史想象力的小说。小说以消失在历史深处的剪影戏与从古一直传唱至今的戏曲《马陵道》这两个物象为中心,讲述了小说主人公丁汝成跌宕起伏的命运。丁汝成一生酷似戏曲《马陵道》所述的故事,丁汝成的生母玉香枝是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特别喜欢唱《马陵道》,丁汝成听着父亲母亲演唱这出戏长大。小说中既有写实,又有想象,二者交叉行进,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感受。

《午夜书》胡性能著
《午夜书》是作家胡性能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七篇新作。这些故事都以悬疑的方式展开情节,带有超现实的诡异、离奇的神秘特质,用“夜晚”为纽带,串联起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片段,深入探讨了人性、记忆、孤独、家庭、生死等主题。从关于死亡事件的沉思到家庭关系的纠葛,从青春的隐痛到贯穿终生的悔恨,书中每个故事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错综与隔阂。小说的语言成熟老道,《三把刀》《夜鸮》等篇目中多视点人物的表现手法使故事的展开方式充满电影感。
在人伦边缘上行走,在死亡主题上着墨。《午夜书》的作者胡性能是个不动声色的猎魂者,他笔下的故事离奇、诡异而又合乎小说情理。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探寻,胡性能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也写出了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理解。
——徐则臣
(作家,《人民文学》主编)

《有人回故乡》胡性能著
《有人回故乡》是作家胡性能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96年发布于国家级大型文学刊物《当代》。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让许多写作家向往文化更为集中的都市,作家胡性能虽然回到了故乡昭通,却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离开,既贪图故乡的温暖与友情,又渴望远方的陌生与刺激。1988年4月,海南建省,有不少人怀揣梦想离开故土踏上那座陌生的岛屿,胡性能也曾动过念头,却因现实原因不能成行。《有人回故乡》就是写一个青年人闯荡海南最终铩羽而归的故事……
主持人

周菲菲
简介
周菲菲,哲学博士,一带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公开课》旨在引导中外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使中外学生通过面对面聆听中国当代作家的专题演讲获得对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社会的认知和体悟,以文学透视社会,以研讨提升思考,促进中外学生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本课程由我校教师联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轮流讲授,从研究和创作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当代经典,关怀中国社会,提升人文修养。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作家讲座和专题研讨三个部分构成,涉及当代中国文学的不同类型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从作家的创作心得、业内专家的对话、国内外作家的交流互动中获得立体而鲜活的文学经验,以此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深化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