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信息
基本信息
1.合作导师:张西平,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主编,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2.所在单位:一带一路研究院。
3.二级学科:古代文学。
4.研究方向:17-18世界西方汉学兴起研究;海外汉学研究方法论。
5.所负责的在研项目名称:17-18世界西方汉学兴起研究
6.招收类型:学校导师联合资助。
基本信息
1.合作导师:徐宝锋,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
2.所在单位:一带一路研究院。
3.二级学科:文艺学。
4.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世界汉学话语体系建设。
5.所负责的在研项目名称: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
6.招收类型:学校资助/学校导师联合资助/导师全额资助。
二、招聘人数
3-5人
三、工作地点
北京、青岛
四、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原则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3年;
3.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全时脱产到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本校博士毕业生须跨一级学科申请;
5.优先招收博士应届毕业生或无劳动人事关系的申请人。
五、申请所需材料
1.《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申请表》(附件3)、《博士后申请人员简表》(附件4);
2.博士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学历学位证书尚未拿到的,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复印件,证明已完成答辩、已同意毕业等),出国留学人员须提供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扫描件;
3.两位本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份为申请者博士生导师推荐信;留学回国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一份国外教授专家推荐信);
4.申请表中列举的科研成果支撑材料(项目立项书、论文复印件、专著的封面目录版权页、获奖证书等);
5.思想政治鉴定材料;
6.博士学位论文扫描件。
我校将于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6月15日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请申请者将电子版材料发至信箱shizi@blcu.edu.cn。电子版材料包含:1.《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申请表》word版和PDF版、《博士后申请人员简表》word版;2.申请所需材料2-5按照顺序扫描为一个附件,附件前须加目录,附件题目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姓名)。
联系人:李方延 王鹏远
联系电话:82303090、82303094
一带一路研究院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82300038
注:附件见http://ehall.blcu.edu.cn/new/detail-word.html?type=2?bulletinId=103663244737012931479064366620941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