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汉学浪潮,构筑汉学母港。2024年,多位世界著名汉学家将陆续入驻全球汉学家的海滨“共享书房”——世界汉学中心开展学术访问、交流、口述史访谈、讲学等学术活动。
入驻汉学家名单

美国America
Edward L. Shaughnessy
(夏含夷)
个人简介
Edward L. Shaughnessy(夏含夷),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周及战国时期的文化史、古文字学、《易经》等。重要著作包括《西周史料:铜器铭文》《易经:马王堆帛书易经第一英文翻译》《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见》《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古史异观》《重写中国古代文献》《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等。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3月。

美国America
Guy Salvatore Alitto(艾恺)
个人简介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意大利裔汉学家,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Has Man A Future?(2006年中文版上市,2010年4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推出英文版)、《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2015年,因对于中华文化传播的卓越贡献,艾恺获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3月。

阿根廷Argentina
D. Gustavo Sabino Vaca Narvaja
(牛望道)
个人简介
牛望道(D. Gustavo Sabino Vaca Narvaja),前阿根廷驻华大使、阿根廷参议院国际关系主任。目前,他是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UNLA)中阿合作与联系项目的负责人。牛望道1975年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市,2021年出任阿根廷驻华大使。来华工作前,牛望道就一直关注中国。他曾在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创建中阿合作研究项目,主编了多部有关中阿关系和中国与拉美关系的研究成果集。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4月。

美国America
Andrew G. Walder(魏昂德)
个人简介
Andrew G. Walder(魏昂德)是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的Denise O' Leary以及Kent Thiry讲席教授,也是斯坦福大学Freeman Spogli国际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魏昂德教授长期专注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981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87年转赴哈佛大学,1989年成为全职教授。1995至1998年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社会科学系主任。自1997年加入斯坦福大学以来,他曾(两次)担任社会学系主任、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人文科学学院国际、比较和区域研究部主任。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4月。

德国Germany
Christoph Harbsmeier(何莫邪)
个人简介
Christoph Harbsmeier(何莫邪),世界著名汉学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汉学系荣休教授,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汉学系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世界汉学中心顾问。兼任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学术兴趣为“比较视野中的汉语语言哲学、汉语语法和概念史”。主要著作包括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7卷《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Science and Civilisati on in China, Languageand Logic 1998)、《汉语文言句法面面观》(Aspects of Classical Chinese Syntax 1981)、《威廉·冯·洪堡致雷慕沙书简与古汉语哲学语法》(Wilhelm von Humoldt’s Brief an Abel Rémusat und die 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des Altchinesischen 1979)。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4月。

美国America
Robert S.Ross(陆伯彬)
个人简介
Robert S.Ross教授,中文名陆伯彬,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1984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任教。1989年在华盛顿特区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访问学者。1994-1995年,在中国外交学院担任富布赖特教授,2003年获聘清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2014年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访问学者。2009年至2014年担任挪威国防大学学院国防研究所兼职教授。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5月。

美国America
Emily Wilcox(魏美玲)
个人简介
Emily Wilcox(魏美玲),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舞蹈和表演艺术文化、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2013—2020年任教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并于2019年获终身教授;曾任美国亚洲表演艺术学会会长、美国舞蹈史学会理事,现为美国舞蹈学协会、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参与编辑文集《身体政治:舞动的东亚》(Corporeal Politics: Dancing East Asia)、《流动中的亚际:舞蹈作为一种方法》(Inter-Asia in Motion: Dance as Method),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5月。

波黑Bosniaand Herzegovina
Ljiljana Stevic(李丽)
个人简介
Ljiljana Stevic(李丽),波黑汉学家,巴尼亚卢卡大学汉学系系主任、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从中国毕业之后,Ljiljana Stevic一直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已成为巴尔干地区活跃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其主要论文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智库与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波黑案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公共外交》等。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5月。

美国America
Bryan W. Van Norden(万百安)
个人简介
Bryan W. Van Norden(万百安),国际著名中国哲学学者,现任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詹姆斯·门罗·泰勒哲学讲席教授(James Monroe Taylor Chair in Philosophy)与哲学系主任,兼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席教授、武汉大学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至今已出版了十本关于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的著作,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与田史丹合著《后子学时代中国哲学读本:从汉代到20世纪》(Readings in Later Chinese Philosophy: Han to the 20th Century),与艾文贺合著《中国古典哲学读本》(Read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最近出版的《给每个人的文言文:一本初学者指南》(Classical Chinese for Everyone: A Guide for Absolute Beginners)。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7月。

瑞典Sweden
Torbjorn Loden(罗多弼)
个人简介
Torbjorn Loden(罗多弼),瑞典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和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教授,斯德哥尔摩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执行主席,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欧洲研究中国协会常务副会长。瑞典著名中国学家马悦然的学生。研究领域侧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他又专攻朱熹和戴震哲学。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10月。

德国Germany
Michael Lackner(郎宓榭)
个人简介
Michael Lackner(郎宓榭),德国著名汉学家,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讲座教授,中东远东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汉学系系主任,现阶段负责主持德国教育部研究项目“命运、能动性及预测:东亚文化和欧洲文化中的应对策略”。郎宓榭教授先后任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系助理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日内瓦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2009年创建了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研究院并担任院长,2013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郎宓榭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被译成中文的有《新词语新概念——西学译介与晚清汉语词汇之变迁》《郎宓榭汉学文集》《小道有理:中西比较新视阈》等著作。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10月。

埃及Egypt
Abdul-Aziz Hamdy(阿齐兹)
个人简介
Abdul-Aziz Hamdy(阿卜杜勒·阿齐兹),享誉阿拉伯文学界的汉学家、翻译家,他既是艾因夏姆斯大学第一批中文专业本科生,也是埃及本土的第一代汉学家。1982年,结束学业和兵役的阿齐兹开始从事汉学研究、教学及翻译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学、哲学、历史等。阿齐兹教授现任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为埃及汉学家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化文学教学之余,他也是阿拉伯国家作家协会会员,已撰著几部有关中国的阿拉伯著作,其中《中国的尝试》一书在阿拉伯世界汉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计划入驻时间
2024年12月。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