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世界汉学研究》(第一辑)。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为《世界汉学研究》作序时提到,汉学是融通中西的重要学术桥梁,汉学家是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互学、相亲相习的文化先导,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灯塔和路基。为进一步加强汉学研究对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学术导向作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出版了《世界汉学研究》,旨在联通全球汉学资源,充分彰显汉学家在学术研究和智库方面的影响力。
《世界汉学研究》将把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重要的学术方针,秉持开放的立场和原则,致力于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汉学解读。
浅谈中国先进的外交政策与理念
作者:【塞尔维亚】姆拉登·维斯科维奇
译者:王俊
过去几个月以来,世界所处的境况使得这个议题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需要对全球国际关系进行重新考量,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次考验。
当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术语的意义解读是极为必要的。2015年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2017年1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这两次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他的主张。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若干机构的多项决议之中。例如,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的第34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和人一样,当目睹别人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即可看作对自己的侵犯。正如马丁·路德·金博士所说的那样:“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所有公正地方的一种威胁。”被唤起的不公平感可能是采取行动来保护弱者和受害者的必要先决条件。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这并非偶然。中国意识到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更公平的国际关系是美好未来的关键。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为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文明之中,对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影响。同其他共同体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秉持共同价值观,把社会成员凝聚起来。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新范式,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高度重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以维护人类尊严和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宗旨和目标,确保公平的发展机会(个人和集体)将成为其共同价值。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而不是仅从西方大国的角度,来重构国际关系的理念和体系。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是对自身在现代世界中自我认知的逻辑表达,同时也表示,有必要以更好的方式调节国家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结构(从各种意义上讲)正处于一个历史进程中,当前的进化正在加速,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和平、发展和进步,那么其带来的福祉足以消除战争、贫困带来的风险和痛苦。所提出的理念可能是改变当前国际关系体系内在缺陷的一种方法,这一体系主要以西方文明价值观为基础。作为一个通过描述性理念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国家,中国倡导国家间和平共处,和而不同——这是中华文明最原始、最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关键目标是能够为每个人所接受,为人类之间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合作、尊重和理解编织一种精神纽带。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得以彰显。共同价值是任何大型共同体的必要纽带和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个共同体就是海市蜃楼,随时都可能崩塌损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和全球面临的境况让我们看到这种观察是多么的准确。
在短短几周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观念。许多潜在的问题和威胁变得相当明显。现在很多事情似乎都不确定。除了毫无意义的阴谋论之外,将当前局势视为1990年以前国际关系的回归也可能是一个主要问题。当然,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所以某些变化的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变化应当被看作一种机会,而不只是一种情况的恶化。这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来说是一种机遇。
本人是在塞尔维亚文化和信息部任职,所以我也想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文学、翻译和出版领域联系起来。疫情期间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尤其是那些纸质书和畅销的经典之作。确实,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但是作为媒介它意味着速度、简洁和简便。而这恰巧成为互联网用户不愿意阅读的原因,因为纸质书或者电子书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互联网用户和“普通”读者之间的区别就像快餐爱好者和慢食爱好者的区别一样。互联网是一种快餐,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到这一事实,我们不能忽视经典,不能忽视纸质书,更不能忽视那些沉浸于纸质书之中,花更多时间来彻底理解主题的阅读者的习惯。
很明确的是,随着疫情在世界的蔓延,保持隔离和社交距离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互联网传播的可能性和功利性得以突显的原因,但是这不仅仅是从出版业的角度来看,而是从局限性的角度加以审视的。首先且最重要的事实是,并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而且互联网也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如果我们接受均衡逻辑,完全将出版业演变成纯粹的电子或者线上活动,那么我们将进入创造新的不均衡和强制解决的领域,而这既不能人人可得也不能人人想得。这种做法会忽视个人和群体的需求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视角下加以审视,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未来,出版业、文化界和艺术界的所有技术进步都将得到应用,但只要被需要,就会为旧的工作方式留下空间。尊重知识领域的多元性,展望未来但需要深思熟虑,要采纳前几个时代所有的积极成果。这种与出版并行的方式,是对于现代高科技领域所缺乏的解析主义予以保留的品质体现。我认为,这个例子也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功能性和广泛适用性。
此时此刻,据我所知,中国是世界上在外交政策上坚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强烈反对排外主义的重要国家之一。因此,其他国家应该以中国为榜样,思考共同的未来就变得尤为重要,努力避免过去几十年来因缺少正向国际关系而重复出现的部分问题。
作者简介
姆拉登·维斯科维奇
MladenVeskovic
1971年出生于塞尔维亚泽蒙,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字学系塞尔维亚文和比较文学专业;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编辑、塞尔维亚诺维萨国际书展组委会主席;2006年起在塞尔维亚文化和信息部工作,现为当代艺术和创意产业部高级顾问,负责文学和翻译领域的国际合作,著有五本文学评论、散文和研究,以及《塞尔维亚战争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