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观点聚焦 > 正文

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 | 浅谈中国文化在伊朗的形象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0-11-17 】

编者按:本文摘自沙希德贝赫什迪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穆赫森·沙里阿提尼扬(MOHSEN SHARIATINIA)博士在“后疫情时代的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稿。

“后疫情时代的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伊朗驻华使馆、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德黑兰大学、圣拉兹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平台支持,自6月23日起共举办了四场主题会议,来自中伊两国高校的18位学者发言在会上提出真知灼见,共商后疫情时代两国人文交流未来趋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学发展,以及“中国学”与“伊朗学”研究。

本文作者

MOHSEN SHARIATINIA

浅谈中国文化在伊朗的形象

伊中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以国家为中心,即,两国关系往往仅限于两国政府之间建立的关系。换句话说,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态度在两国政府的关系中往往被忽视。目前,伊朗人对中国形象认识发生了些变化,这些变化归功于中国所重视的文化实体、政治实体、经济实体、全球实体。在我的演讲中,我将专注于作为文化实体的中国。

拥有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国和伊朗之间蕴含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中国对伊朗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伊朗的历史和古文学的文本中,中国是少数几个经常被提及并描述的国家之一。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作为伊朗文学重要的史诗作品,就有以中国为主题的篇章。还有其他著名的波斯诗人,如哈菲兹,萨迪和鲁米等的作品中也提到中国。例如,萨迪在作品中讲述了一名波斯商人把钢铁带到中国的故事;哈菲兹讲述到了大画师或肖像艺术家;鲁米提到中国的雕塑,一个典型漂亮中国女孩;奥马尔·哈亚姆在对酒的描述中说一滴酒比整个中国更有价值(可能是因为在当时他的心目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宽广和辉煌)。

这种熟悉的中国形象主要出现在古波斯文学中。近代以来,随着波斯帝国和中华帝国逐渐衰败和崩溃,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是近代以前的形象,主要通过波斯古文学和历史著作留在伊朗的心目中。换句话说,现代中国文化在伊朗人中并不为人所知。

此外,丝绸之路还被视为伊中两国历史和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伊朗的历史象征。在伊朗学生的教材中,丝绸之路也是很重要的。中国被称为与伊朗有着广泛关系的文明古国。在古丝绸之路上,伊朗是中国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和纽带。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两个文明古国,彼此之间的互动不是局限于商业和贸易,同时也包括他们之间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关系。例如,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位于中国西北的吐鲁番市在过去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片绿洲,是伊中文化交流的象征。

吐鲁番

在伊朗人民的心目中,历史和文明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伊朗人民对各国的看法跟这些国家历史和文明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过去与伊朗的关系,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中国在伊朗人民的心目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国家之一,因为伊中两国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关系,但是与欧洲和阿拉伯国家不同,与他们的关系中没有任何反面的历史关系。

随着伊中关系的扩大,中国在伊朗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伊朗正在不断就扩大与中国关系、中国对伊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以及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吸取经验等进行多方面讨论。通过波斯文学树立的中国形象正在逐渐被中国的经济形象所取代,其中,中国制造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此外,当下伊朗社会也正在就中国的政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