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中国作家公开课|范稳:在丰富的生活中挖掘文学的金矿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3-12-14 】

2023年12月1日下午,著名作家范稳应邀做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作家公开课”,以“题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为主题,结合亲身经历与创作经验,与在座师生们分享如何寻找与选择好的文学题材。

讲座由世界汉学中心国际写作中心赵晏彪主任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及国内外多所高校中文系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课程。

赵老师首先介绍了范稳老师的创作生涯及其多部代表作品,其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与《大地雅歌》以深情的笔触书写西藏苍茫的大地上的爱与悲悯,在历史的纵横交错中诠释人对生命之意义的追求,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部震撼心灵的精神史诗,造就了西藏书写的新高峰。

讲座伊始,范稳老师讲解了题材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生活方式多元展现的舞台,写作的可能性深深寓于千姿百态的生活与文化之中。题材并非原子般孤立地存在,而是彼此交叠、错综复杂的,比如命运与爱情、成长与时代、城市与乡村等——“题材是一种客体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去寻找、发现、审视,并付诸于文学实践。”文化是文学题材的母体,题材的选择与文学处理是再次切近、审视生活的入口。

进而,范稳老师谈论了题材的独特性。行业的独特性、地域性的指向、民族性以及作家本人的特征都是形成独特题材的关键。“每一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也会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体验;作家只有身处其间、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感受,才能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是影响题材内容的重要因素,而作家运用其的写作能力和独到的艺术感受力充分挖掘题材的独有潜质,在故事的组织、人物关系的设置与人、物的立体塑造中进一步发挥题材的独特性,作家之作品风格也藉此得以成就。

那么,什么是好的题材,又如何去寻找它呢?范老师以《悲惨世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为例,指出好题材所具备的特点:首先要适合作家自己的各方面特点;其次,从内容上看,能够解决人类困境、展现人性的美善与复杂性的,就是好题材。范老师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寻找好题材的途径。文化回忆型写作是一种常规方式,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父母亲人、故乡或童年等。但回忆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种文化发现型的写作。“我们要勇于开拓一种新的文学表达途径,在文化发现中去寻找好的题材”,范老师鼓励同学们说。

在互动环节,范老师与赵老师就文学流派及其价值判断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进一步探讨。范老师认为,文学潮流是时代赋予的某种基本的特质,代表了某种社会思潮与情感认同。主流和非主流的文学潮流之间的差异虽然不易区分,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读者。赵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并再次鼓励同学们尝试文学创作:“兼收并蓄,依照自身的特点去探索文学创作的新内容、新风格,是热爱文学的我们应投身去做的事业。”

本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圆满结束,同学们喜得作家亲授,受益匪浅。下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将继续与《小说月报》合作,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批评家走进课堂,与海内外、课堂内外的读者、译者展开对话,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活跃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