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宝锋教授应邀出席,并做了题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本土化效应》的演讲。他结合“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人才动态数据库”等工作成果,提出了国际传播能力本土效应的三个要素:内容要素。要打通国外的真正需求,做到有针对性的内容国际传播;语言要素。在西方语言作为主导的语境下,进一步提升中文的影响力;市场要素。中国图书的上架率、购买率、阅读率仍然不高,要将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平衡落实到位。
徐院长指出,目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本土化效应存在三个误区,即中华文化的普遍适应性;社会接受的无差别理解性;汉学家群体的广泛代表性。因此,本土化效应的强化路径主要有三:实现内容选择的双轮驱动;建设本土化解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强化市场引擎的推广机制。